铝合金压铸件原材料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氮铝比如何控制及检验?)
今天给各位分享铝合金压铸件原材料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氮铝比如何控制及检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铝合金压铸件原材料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
压铸件质量的好坏跟选用的原材料有关系,想要压铸出优质的压铸件的前提条件是得选优质的原材料,今天压铸厂小编针对压铸件的原料主要成分做个简要的说明,1.硅(Si),硅是压铸工业铝合金的主要元素,它能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一般含量在9.6%-12%,硅作用,但含硅量超过12%时,硅与铝形成过共晶体,而铜、铁等杂质又多时,即出现游离硅的硬质点,使得切削加工困难,高硅铝合金对铸件坩埚的熔蚀作用严重,硅的作用:提高合金的高温流动性、提高耐磨性、减少热裂倾向及收缩率,2.铜(Cu),合金中铜含量通常在1.5% ~3.5%,增加含铜量,能提高合金的流动性,抗拉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抗蚀性和塑性,热裂倾向增大。
3.镁(Mg),在铝合金中加入少量(约0.2~0.3%)的镁,可提高强度和屈服极限,提高合金的切削加工性,当含镁量过高,铸造性能变差,在高温下,强度和塑性都很低,冷却时收缩大,故易产生热裂和形成疏松,4.锌(Zn),锌在铝锌系铝合金中能提高流动性,提高铸造性能,提高抗拉强度,但热裂倾向增大,抗蚀性降低,一般要小于1.2%,5.铁(Fe),由于工业铝型材合金对模具的粘附作用十分强烈,当铁含量在0.6%以下时尤为强烈,当超过0.6%以后,粘模现象便大为减轻,因此含铁量应控制在0.6%到1%之间对压铸是有好处的,含铁量太高时,铁以FeAl3、Fe2Al7和Al-Si-Fe的片状或针状组织存在于合金中,降低机械性能,这种组织还会使合金的流动性减低,热裂性增大,抗蚀性能降低,6.锰(Mn)。
锰在工业铝型材合金中能减少铁的有害影响,能使工业铝型材合金中由铁形成的片状或针状组织变为细密的晶体组织,故一般工业铝型材合金允许有0.5%以下的锰存在,如果含锰量过高,会引起偏析,锰含量一般控制在0.6%以下,7.镍(Ni),镍在铝合金中能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降低耐蚀性,镍与铁的作用一样,能减少合金对模具的熔蚀,同时又能中和铁的有害影响,提高合金的焊接性能,镍含量控制在1.5%以下时,铸件经抛光能获得光洁的表面,由于镍的来源缺乏,应尽量少采用含镍的铝合金。
氮铝比如何控制及检验? ♂
铝型材挤压模具制造工艺流程挤压模具 工艺一般如下:,模子任务的提出(型材图),锻坯改锻、退火 → 挤压模具设计 → 编制程序→车削加工 →程序检查→粗磨 平面 → 划线 →数控程序磁带或纸带程序→钻、铣削加工检验 → 电火花加工 → 电极加工→热处理 →线切割加工→磨削加工→ 检验、修正挤压珩磨挤压、试模、修模 →氮化处理,氮化的工艺:,气体软氮化的主要工艺参数为氮化温度,氮化时间,以及氮化气氛,气体软氮化温度常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最高,氮化时间通常为3-4小时,因为化合物层的硬度在共渗2-3小时达到最高,而随时间的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缓慢,氮化气氛由氨气分解率和含碳渗剂的滴量速度所决定,氮化的原理:,气体软氮化,即气体氮碳共渗,是指以气体渗氮为主,渗碳为辅的的低温氮碳共渗。
常用介质有50%氨气+50%吸热式气体(Nitemper法);35%-50%氨气+50-60%放热式气体(Nitroc法)和通氨气时滴注乙醇或甲酰胺等数种,在软氮化时,由于碳原子在相中的溶解度高,软氮化的表层是碳、氮共同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韧性好且耐磨,在气体软氮化过程中,由于碳原子的溶解度极低,所以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析出许多超显微的渗碳体质点,这些渗碳体质点,作为氮化物结晶的核心,促使氮化物的形成,而当表层氮浓度达到一定时便形成相,而相的碳溶解能力很高,反过来又能加速碳的溶解,气体软氮化后,其组织由相,′相和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碳会降低氮的扩散速度,所以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较硬氮化大,渗层更薄,但同时,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相,故氮化层韧性比硬氮化后更佳。
铝合金压铸件原材料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氮铝比如何控制及检验?、铝合金压铸件原材料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