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铝比如何控制及检验?「2个回答」

博主:adminadmin 2022-10-29 12:06:09 条评论
摘要:铝型材挤压模具制造工艺流程挤压模具工艺一般如下:模子任务的提出(型材图)锻坯改锻、退火→挤压模具设计→编制程序→车削加工→程序检查→粗磨平面→划线...

  铝型材挤压模具制造工艺流程挤压模具 工艺一般如下:

  模子任务的提出(型材图)

氮铝比如何控制及检验?「2个回答」

  锻坯改锻、退火 → 挤压模具设计 → 编制程序→车削加工 →程序检查→粗磨 平面 → 划线 →数控程序磁带或纸带程序→钻、铣削加工检验 → 电火花加工 → 电极加工→热处理 →线切割加工→磨削加工→ 检验、修正挤压珩磨挤压、试模、修模 →氮化处理

  氮化的工艺:

  气体软氮化的主要工艺参数为氮化温度,氮化时间,以及氮化气氛。

  气体软氮化温度常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最高。氮化时间通常为3-4小时,因为化合物层的硬度在共渗2-3小时达到最高,而随时间的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缓慢。氮化气氛由氨气分解率和含碳渗剂的滴量速度所决定。

  氮化的原理:

  气体软氮化,即气体氮碳共渗,是指以气体渗氮为主,渗碳为辅的的低温氮碳共渗。常用介质有50%氨气+50%吸热式气体(Nitemper法);35%-50%氨气+50-60%放热式气体(Nitroc法)和通氨气时滴注乙醇或甲酰胺等数种。在软氮化时,由于碳原子在相中的溶解度高,软氮化的表层是碳、氮共同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韧性好且耐磨。

  在气体软氮化过程中,由于碳原子的溶解度极低,所以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析出许多超显微的渗碳体质点。这些渗碳体质点,作为氮化物结晶的核心,促使氮化物的形成。而当表层氮浓度达到一定时便形成相,而相的碳溶解能力很高,反过来又能加速碳的溶解。

  气体软氮化后,其组织由相,′相和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碳会降低氮的扩散速度,所以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较硬氮化大,渗层更薄。但同时,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相,故氮化层韧性比硬氮化后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