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流程?

博主:adminadmin 2022-11-29 08:20:01 条评论
摘要:压铸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流程?压铸模具钢的工作面与液态金属直接接触,承受高压高速流动的液态金属的侵蚀和加热,脱模后迅速冷却。因此,热疲...
www.usteel.net

  压铸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流程?

  压铸模具钢的工作面与液态金属直接接触,承受高压高速流动的液态金属的侵蚀和加热,脱模后迅速冷却。因此,热疲劳开裂、热磨损和热熔侵蚀是压铸模具钢常见的失效形式,因此要求压铸模具钢具有耐冷热疲劳、高温强度和韧性、耐液态金属侵蚀、高耐热性、高导热性和良好的抗氧化性

压铸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流程?

  压铸模具钢热处理工艺介绍

  一、压铸模具钢的制造工艺

  1.通用压铸模具

  锻造、球化退火、机械粗加工、稳定化处理、精整成形、淬火回火、钳工装配。

  2.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压铸模

  锻造、球化退火(或调质)、粗加工、调质、电加工或精加工成型、钳工研磨、渗氮(或氮碳共渗)、研磨抛光。

  二、压铸模具钢的常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压铸模具钢的制造,可以提高模具零件的使用性能,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此外,热处理还可以提高压铸模具钢的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质量,减少刀具磨损,因此在模具制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压铸模具钢主要由钢制成,其制造过程中的常规热处理包括球化退火、稳定化处理、调质、调质。通过这些热处理工艺,改变了钢的显微组织,使压铸模具钢能够获得所需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1.预处理

  压铸模具的模坯锻造后,必须采用球化退火或调质热处理。一方面可以消除应力,降低硬度,方便切割,同时为最终热处理做好准备。退火后可获得均匀的显微组织和分散的碳化物,提高模具钢的强度和韧性。由于调质效果优于球化退火,对于高强度和高韧性的模具,往往采用调质代替球化退火。

  2.稳定处理

  一般来说,压铸模的型腔比较复杂,粗加工时会产生较大的内应力,淬火时会产生变形。为了消除应力,一般需要在粗加工后进行去应力退火,即稳定化处理。

  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650-680℃下加热,保温2-4小时,然后出料,空冷。形状复杂的压铸模需要冷却到400℃以下,然后出炉空冷。模具淬火回火后,电火花加工会在加工表面产生变质层,容易导致线切割裂纹,因此需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应力消除退火。

  3.淬火和预热

  大多数用于压铸模具的钢都是高合金钢。由于它们的导热性差,淬火和加热必须缓慢进行,并且经常采取预热措施。对于抗变形要求低的模具,预热次数可以少而不开裂,但抗变形要求高的模具必须预热几次。较低温度(400℃-650℃)预热一般在空气炉中进行;盐浴炉应在较高温度下预热,预热时间仍按1分钟/毫米计算。

  4.淬火和加热

  对于典型的压铸模具用钢,较高的淬火温度有利于提高热稳定性和抗软化性,降低热疲劳倾向,但会造成晶粒长大和晶界碳化物形成,降低韧性和塑性,导致严重开裂。因此,当压铸模具要求较高的韧性时,往往是低温淬火,而当要求较高的高温强度时,则是高温淬火。

  为了获得良好的高温性能,保证碳化物能够充分溶解,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压铸模具的淬火保温时间相对较长,盐浴炉中的保温系数一般为0.8-1.0 min/mm。

  5.淬火和冷却

  压铸模具采用油冷,形状简单,抗变形要求低;但形状复杂、抗变形要求高的压铸模是分阶段淬火的。为了防止变形和开裂,无论采用什么冷却方法,都不允许冷却到室温。一般应冷却至150℃-180℃,浸泡一定时间后立即回火。浸泡时间可计算为0.6分钟/毫米

  6.回火

  压铸模具必须充分回火,一般回火三次。第一回火温度选择在二次硬化的温度范围内;应选择第二次回火温度,使模具达到要求的硬度;第三次回火比第二次回火低10℃-20℃。回火后,应采用油冷或风冷,回火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三、压铸模具钢的表面强化处理工艺

  常规的普通淬火很难满足压铸模具钢高表面耐磨性和强韧性的要求。

  表面强化处理不仅可以提高压铸模具钢表面的耐磨性等性能,还可以保持足够的基体强度和韧性,同时防止熔融金属的粘附和腐蚀,对于提高压铸模具钢的综合性能,节约合金元素,大大降低成本,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更好地利用新材料非常有效。

  1.增碳剂

  渗碳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化学热处理方法之一。该工艺的特点是:在渗碳活性介质(渗碳剂)中,将中低碳低合金模具钢和中高碳高合金钢加热到900℃-930℃,使碳原子渗入模具表层,然后低温淬火回火,使模具表层和型芯具有不同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渗碳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近年来,可控气氛渗碳、真空渗碳和苯离子渗碳得到了发展。

  2.渗氮

  氮渗入钢表面的过程称为钢的渗氮。渗氮可以使模具零件获得比渗碳更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抗疲劳性、红硬性和耐腐蚀性。由于渗氮温度低(500-570℃),渗氮后模具零件变形小。

  渗氮方法有固体渗氮、液体渗氮和气体渗氮。目前,离子渗氮、真空渗氮、电解催化渗氮和高频渗氮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缩短渗氮时间,获得高质量的渗氮层。

  3.氮碳共渗

  氮碳共渗是一种低温氮碳共渗工艺(530℃-580℃),将氮和碳渗透到含有活性炭和氮原子的介质中,以渗氮为主。氮碳共渗层脆化小,氮碳共渗时间比渗氮时间短得多。经过氮碳共渗后,压铸模具的热疲劳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苛刻的工作条件要求压铸模具钢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冷热疲劳性能、抗液态金属侵蚀性能、抗氧化性、高淬透性和耐磨性等。热处理是决定这些性能的主要制造工艺。

  压铸模具钢的热处理是改变钢的结构,使模具表面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型芯仍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能有效防止熔融金属粘模和侵蚀。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可以减少废品,显著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www.ustee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