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氏硬度计特点,压铸模具常规热处理工艺
摘要:洛氏硬度计特点
1.与台式机相同的试验原理和精度,符合标准GB/T230、ISO6508和Astm E110,经中国计量院检测,误差不大于1.5HRC。
2.测试快速,简便,无损。
3.如千分尺一样的鼓轮读数...
洛氏硬度计特点1.与台式机相同的试验原理和精度,符合标准GB/T230、ISO6508和Astm E110,经中国计量院检测,误差不大于1.5HRC。
2.测试快速,简便,无损。
3.如千分尺一样的鼓轮读数...
2.测试快速,简便,无损。
3.如千分尺一样的鼓轮读数机构,读数方便,重复性好,精度高。
4.配有带灯放大镜,保证在车间较暗处使用时读数方便。
5.可测试平面工件及曲率从Φ50MM到无穷大的曲面工件。
6.用于现场精确测试钢板、钢管、轴类、模具、大锻件及各种大中型热处理零 件、表面淬火及组装设备上的零件,特别适于测试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
7.用于生产检验和验收检验,可代替精度不高的里氏硬度计。
8.可溯源的标准硬度块。
9.经标准洛氏硬度计检验合格的压头。
10.用于校验试验力的测力仪可溯源到国家副基准。
压铸模具常规热处理工艺
1.预先处理
锻压后的压铸模模坯,必须采用球化退火或调质热处理,一方面消除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同时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退火后,可获得均匀的组织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以改善模具钢的强韧性。由于调质处理的效果优于球化退火,所以,强韧性要求高的模具,常常以调质代替球化退火。
2.稳定化处理
压铸模一般来说型腔比较复杂,在粗加工时会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在淬火时会产生变形。为了消除应力,一般在粗加工后应进行去应力退火,即稳定化处理。
其工艺为:加热温度650℃-680℃,保温2-4H后出炉空冷。形状较复杂的压铸模需炉冷至400℃以下出炉空冷。模具淬火回火后进行电火花加工,加工表面会产生变质层,易引起线切割裂纹,也应进行较低温度的去应力退火。
3.淬火预热
压铸模用钢多为高合金钢,因其导热性差,在淬火加热时必须缓慢进行,常采取预热措施。对于防变形要求不高的模具,在不产生开裂的情况下,预热次数可以少些,但防变形要求高的模具,必须多次预热。较低温度(400℃-650℃)的预热,一般在空气炉中进行;较高温度的预热,应采用盐浴炉,预热时间仍按1 Min/mm计。
4.淬火加热
对于典型压铸模用钢来说,高的淬火加热温度有利于提高热稳定性和抗软化的能力,减轻热疲劳倾向,但会引起晶粒长大和晶界形成碳化物,使韧性和塑性下降,导致严重开裂。因此,压铸模要求有较高韧性时,往往采用低温淬火,而要求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时,则采用较高温度淬火。
为了获得良好的高温性能,保证碳化物能充分地溶解,得到成分均匀的奥氏体,压铸模的淬火保温时间都比较长,一般在盐浴炉中加热保温系数取0.8-1.0 Min/mm。
5.淬火冷却
对于形状简单、防变形要求不高的压铸模采用油冷;而形状复杂、防变形要求高的压铸模采用分级淬火。为了防止变形和开裂,无论采用什么冷却方式,都不允许冷至室温,一般应冷到150℃-180℃、均热一定时间后立即回火,均热时间可按0.6 Min/mm计算。
6.回火
压铸模必须充分回火,一般回火三次。第一次回火温度选在二次硬化的温度范围;第二次回火温度的选择要使模具达到所要求的硬度;第三次回火要低于第二次L0℃-20℃。回火后均采用油冷或空冷,回火时间不少于2 H。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