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全民钢铁”是怎么回事?听我以永嘉为例,给你娓娓道来

博主:adminadmin 2022-04-21 23:55:15 条评论
摘要:根据上级指示,永嘉大炼钢铁运动迅速发动起来。早在1958年1月22日,中共永嘉县委就已发出《关于大搞毛竹、木柴生产采购,支援“钢铁元帅”及供给工业高速发展需要的紧急通知》。同年7月1日,县委成立钢铁生产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沈德甫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志良任副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培训组、采矿组、基建组、机械耐火器材组,负责抽调...

  根据上级指示,永嘉大炼钢铁运动迅速发动起来。

50年代的“全民钢铁”是怎么回事?听我以永嘉为例,给你娓娓道来

早在1958年1月22日,中共永嘉县委就已发出《关于大搞毛竹、木柴生产采购,支援“钢铁元帅”及供给工业高速发展需要的紧急通知》。同年7月1日,县委成立钢铁生产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沈德甫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志良任副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培训组、采矿组、基建组、机械耐火器材组,负责抽调专职人员筹建县钢铁厂。7月中旬,县委召开钢铁工业现场会议。同时,为准备大办钢铁工业的物质资源,县委发出《关于开展七月份全民报矿运动月的通知》,决定自7月20日至8月20日为报矿运动月,要求各级党委书记必须亲自挂帅,切实把钢铁工业与矿源抓起来。到8月13日,全县发现各种铁矿235处,蕴藏量约在10410万吨以上,已开发出来的各种铁砂矿计1226吨[2],并办起了炼焦厂,扩建了耐火器材厂,为下一步发展“以钢为纲”的地方工业奠定了基础。

  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确定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9月上旬,省委召开全省三级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北戴河会议精神,决定以更大的规模开展大炼钢铁运动。9月8日至9日,地委在丽水再次召开县委书记紧急会议,讨论和确定各县钢铁生产任务。地委分配给永嘉的钢铁生产任务为6000吨[5],要求于年底完成。9月10日,县委发出《关于动员全党全民行动起来,保证实现钢铁生产任务的紧急指示》,决定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动手大炼钢铁。同时为把工作重心转向工业,重点抓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县委将县工业手工业局和县矿冶公司[6]合建为县工业局,将县计划委员会、计划统计科合建为县经济计划委员会,并建立了县基本建设委员会和多种经营委员会。

  9月14日,县委作出《关于大办钢铁工业的决定》,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加速钢铁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掀起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工业的高潮。为加强对钢铁生产的领导,县委将钢铁生产领导小组扩大为钢铁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李绍南[7]任指挥,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志良和县委委员杨晋元、王清汉任副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生产技术指导组、矿石开采(洗沙)运输组、燃料物资供应组、劳动力调配组。四川、鹤盛、岩坦、永临等4个钢铁重点产区成立钢铁生产指挥部,其他区、乡成立钢铁生产领导小组。县委决定从县、区、乡抽调三分之一的干部投入钢铁生产,以加强钢铁战线上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县委要求不管任何地方、任何部门,必须全力保钢,所有设备、材料、动力、人力都要优先满足钢铁生产的需要,如有矛盾,其他工业一律“停车让路”。

  县委《决定》下达后,各区、各部门积极行动,根据本地、本部门的情况,研究、制订大办钢铁工业和支援钢铁工业的具体计划和措施。9月15日,四川、罗浮等8个区根据县委分配的任务,迅速抽调5万个整半劳力、300名脱产干部投入钢铁生产。各地按照《决定》的要求,在区指挥部下编立钢铁团,一般设矿石开采、燃料生产、交通运输、冶炼4个营,营以下编连、排、班;各连均成立党、团支部,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纪律化。到10月8日,全县发动了8万多人、300多座炉投入钢铁生产,日产钢铁58.88吨[8]。

  通过一系列发动,全县数以万计对钢铁冶炼一窍不通的企业职工、机关干部、学生、城镇居民和农村社员,被广泛动员起来,充满激情地投入钢铁生产战线,大搞“人海战术”,日夜苦战,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钢铁生产热潮。1958年9月间,仅在四川区大岙乡的人员即达13.5万人[10],他们奋战在钢铁生产战线,不分昼夜,分秒必争。岩坦公社岩坦大队262名成年妇女中有150名参加运输队,一位72岁的妇女还星夜赶到15里外去挑木炭。文艺工作者组成跃进文工队,采取大型演出、炉边演唱、工地教歌、谈心演唱、献光荣花、食堂演出等形式进行宣传。大批医务工作者也深入炉旁,提出了“哪里有钢铁战士,哪里就有医生”的口号。全县各地处处都是炉烟滚滚,炉火满天。

  但是,永嘉解放初期钢铁企业几乎为零,连炼钢铁的土炉和高炉也没有见过,再加上铁矿和煤矿资源缺乏,燃料和交通运输也十分困难,要发展钢铁工业谈何容易。到11月中旬,全县才生产生铁1573吨、钢41.4吨[11],全年大部分的钢铁生产任务没有完成。由于达不到预期的指标,各地又发动全民捐献废钢废铜废铁,不但各单位将库存的钢、铁、铜及暂时不用的铜、铁制品全部捐献出来,还有许多农户为了完成捐献任务,将正在使用的铁窗、铁锅和铁制农具砸碎作为“废钢铁”回炉。

  经过几个月的盲目蛮干,加上相当程度的虚报浮夸,到1958年底,宣布生铁产量达到3510.9吨,钢产量达到466.3吨[12]。这仍未完成地委确定和分配的指标任务,其中有许多还是毫无价值的矿渣。

  [1]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69页。

  [2]中共永嘉县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秘书处:《以钢为纲,高速度地发展地方工业,为实现全县工业化而奋斗》,1958年8月13日。

  [3]中共永嘉县委:《关于建立小高炉和土缸炉安排意见》,1958年7月23日。

  [4]中共永嘉县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秘书处:《以钢为纲,高速度地发展地方工业,为实现全县工业化而奋斗》,1958年8月13日。

  [5]中共永嘉县委:《关于动员全党全民行动起来,保证实现钢铁生产任务的紧急指示》,1958年9月10日。

  [6]县工业手工业局:手工业管理科于1956年2月建立后,于同年8月撤销,建立工业科,又于1957年5月改为工业手工业局;县矿冶公司:1958年4月,永嘉县建立矿业筹备处,后改称地方国营永嘉矿冶公司。

  [7]1958年8月,沈德甫调离永嘉,李绍南当选为中共永嘉县委书记。

  [8]中共永嘉县委:《第三次扩大会议总结报告》,1958年10月17日。

  [9]“五定”:定点、定干部、定工人、定主要指标、定制度;“三料”:原料、燃料、储备料。

  [10]永嘉县工业志编委会:《永嘉县工业志》,内部资料,1994年版,第46页。

  [11]李绍南:《抓住当前工作,把整风贯彻到底,大干一场,转变永嘉县的工作面貌》,1958年11月12日。

  [12]中共永嘉县委办公室:《永嘉县基本情况》,1959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