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通报:新金钢铁弄虚作假置换产能,反获奖6000多万

一家省级诚信企业竟然通过拆除一个并不存在的高炉成功完成了去产能任务,而且还因为超额完成任务获得了奖补资金6383万元。
新金钢铁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情况下违规建设高炉。2022年2月,前期暗查使用无人机拍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
近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河北邯郸时发现了这一惊掉下巴的操作。
督察组指出,2016年,新金钢铁一座450立方米高炉被纳入河北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方案,应拆除退出。
但是,新金钢铁为保留已建成投产的450立方米高炉产能,竟用一个600立方米高炉顶替化解产能任务。
450立方米的高炉不拆除,反而拆除了一个更大的高炉,新金钢铁的反常操作引起了督察组的注意。
《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称,为了一探究竟,督察组下沉到一线厂区进行了实地督查。面对督查人员的问询,该公司负责人甚至对于600立方米高炉的位置在哪都模棱两可。督查组人员翻看历史卫星图片,竟然无法找到600立方米高炉存在的影像,面对督察组人员的质疑,现场更是无人应声。
2016年的卫星影像图显示,新金钢铁600立方米高炉未实际建成。
虽然面对质疑无法回答,但是新金钢铁却拿出了一份2016年《钢铁企业化解过剩产能验收意见表》和验收组人员名单,并递到了督查人员面前。
这份资料显示,新金钢铁于2016年8月16日关停了600立方米高炉,并于2016年10月8日拆除其主体设备,相关部门最终验收通过,确定“拆除到位”。
公司负责人还向督查人员展示了七八张现场拆除的照片资料,然而正是这些照片让督查人员更加深了怀疑。
“照片不能证明与这座高炉相关,时间上也不吻合。”督察人员指着一张图说道,“这里有手机型号水印,根据这款手机上市时间可以推断是2019年后所拍,而2016年炉子就拆了。”《中国纪检监察报》在报道中写道。
最终通过通过卫星影像图比对、现场走访、当地协助调查,真相逐渐清晰。
新金钢铁所谓的“600立方米高炉”事实上并不存在。新金钢铁虽曾于2014年违规开工建设过一座600立方米高炉,但实际未建成投运,只有基座结构。然而为了保留已建成投产的450立方米高炉产能,新金钢铁便用这个只有基座结构的“600立方米高炉”拆除,通过这种手段保住投产的450立方米高炉。
正是通过这样的“偷梁换柱”的行为,新金钢铁不仅成功完成了去产能任务,还因为超额完成化解任务获得了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6383万元。
“生态环境部”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指出,邯郸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虽多次现场检查,但对该公司以“偷梁换柱”方式完成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获取国家奖补资金行为视而不见,确认其完成了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化解任务。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新金钢铁成立于199年6月18日,注册资本3.86亿元。新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0%,为公司控股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新金钢铁为高万军家族实际控制。高万军,1963年12月出生,河北武安市武安镇人,在职研究生学历,高万军长期被称为邯郸首富。
官网介绍,河北新金钢铁成立于1993年,位于河北省邯郸,是河北省产业链最长的大型民营钢铁企业,综合生产规模515万吨,名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河北省百强。
此外,在国家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明确要求下,新金钢铁仍然顶风建设新产能。生态环境部通报指出,新金钢铁2021年拆除原2号高炉后,在未取得能评、环评等相关审批手续情况下,在原2号高炉南侧空地上违规开工新建一座1260立方米高炉,涉及产能116万吨。2022年2月,前期暗查发现,该高炉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其他附属设施正在建设。
颇为讽刺的是,弄虚作假、对国家法规视而不见的新金钢铁还曾连续多年获得“河北省诚信企业”称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产品可靠性报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冀文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