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材料中ni是什么价态(+3价元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元材料中ni是什么价态,以及+3价元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元素NiSe2中镍是什么价态?
镍(Ni)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镍的价电子为3d8、4s2,镍的化合价是+2、+3,镍一种金属元素,可用来制造货币等,镀在其他金属上可以防止生锈。
三元锂电池重新排列原理
三元锂电池重新排列原理是三元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3种元素的的主要价态分别是+2价、+3价和+4价,Ni为主要活性元素。其充电时的反应及电荷转移如下:正极反应:LiMO2—→Li1-xMO2+xLi++xe-负极反应:nC+xLi++xe-—→LixCn电池总反应:LiMO2+nC—→Li1-xMO2+LixCn它的阳极采用能吸藏锂离子的碳极,放电时,锂变成锂离子,脱离电池阳极,到达锂电池阴极。锂离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移动,电极本身不发生变化。
三元正极材料窑炉的原理
三元材料是指镍钴锰酸锂,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正极材料。
三元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Ni:Mn等量型,如LiNi0.33Co0.33Mn0.33O2型,这类材料中,Co为+3价,Ni为+2价,Mn为+4价,在充放电过程中,+4的Mn不变价,起到稳定材料结构的作用,充电过程中,Ni2+会被氧化成Ni4+,失去2个电子,保持材料的高容量特性。
另一类是富镍材料,如LiNi0.6Co0.2Mn0.2O2,这类材料中,Co为+3价,Ni为+2/+3价,Mn为+4价。充放电过程中,Ni2+/3+、Co3+发生氧化,Mn4+不发生化合价变化,起到稳定材料结构的作用。
在三元材料的制程中,烧结工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M(OH)2+0.5Li2CO3+0.25O2=LiMO2+0.5CO2↑+H2O↑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②——三元材料丨锂离子电池
三元材料LiCoxMnyNi1-x-yO?(简称NCM)与LiCoO2类似同属?NaFeO?型层状结构,研究较多的体系主要有Li[Ni1/3Co1/3Mn1/3]O?、Li[Ni0.4Co0.2Mn0.4]O?、Li[Ni0.8Co0.1Mn0.1]O?和Li[Ni0.5Co0.2Mn0.3]O?等。这里以LiNi1/3Co1/3Mn1/3O?为例讨论三元材料的结构,属R3m空间群,Li原子占据3a位置,氧原子占据6c位置,Ni、Co、Mn占据3b位置,每个过渡金属原子由6个氧原子包围形成MO6八面体结构,而锂离子嵌入过渡金属原子与氧形成LiNi1/3Co1/3Mn1/3O?层。目前,关于3b位过渡金属的排列有3种假设模型:
① Ni、Co和Mn在3b层中均匀规则排列,以[ 3 3]R30 超晶格形式存在,见图(a);
② Co、Ni和Mn分别组成3b层并交替排列,见图(b);
③ Ni、Co和Mn在3b层随机分布。
目前研究者对LiNi1/3Co1/3Mn1/3O?层间过渡金属原子的排布结构判断多倾向于第一种结构,但是还未形成统一认识。
LiCoxMnyNi1-x-yO?三元材料中过渡金属离子的平均价态为+3价,Co以+3价存在,Ni以+2价及+3价存在,Mn则以+4价及+3价存在,其中+2价的Ni和+4价的Mn数量相等。充放电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这里以LiCo1/3Mn1/3Ni1/3O?的超结构模型为例讨论三元材料的可逆储锂机理。Li1-zCo1/3Mn1/3Ni1/3O?的充电脱锂过程分为3个阶段,
① 0 z 1/3时对应的反应是将Ni2+氧化成Ni3+;
② 1/3 z 2/3时对应的反应是将Ni3+氧化成Ni4+;
③ 2/3 z 1时对应的反应是将Co3+氧化成Co4+。
随着充电进行,依次由Ni2+/Ni3+、Ni3+/Ni4+和Co3+/Co4+电对的氧化,进行电荷补偿,主要通过Ni2+/Ni3+和Ni3+/Ni4+两个电对进行补偿,而Mn、Co两元素在充电过程中基本不发生变化,氧化态分别稳定在+4和+3价。在充电后期则电子由氧原子提供。
在层状正极材料中,均会发生Li+与过渡金属离子的混排现象,Ni2+的存在会使混排程度更为突出。这是由于Ni2+的离子半径0.069nm与Li+的0.076nm相近,Ni会占据Li的3a位置,Li则进驻Ni的3b位置。Li+层中Ni2+的浓度越大混排越严重,Li+的脱嵌越困难,电化学性能越差。这种混排可用XRD特征峰强度的比值R来表征,如R=I003/I104,当R1.2时,材料混排较小,具有较理想的层状结构。
在LiCoxMnyNi1-x-yO?中,Ni提供电化学所需要的电子,有助于提高容量;但Ni含量增加会导致过渡金属离子混排趋势增加、循环性能恶化。Co能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及倍率性能,但过量Co会导致混排增大,比容量也相应下降。Mn有利于改善安全性能,但过量也会导致层状结构遭受破坏,比容量降低,循环稳定性变差。
三元材料NCM综合了单一组分材料的优点,具有明显的三元协同效应。三元材料基本物性和充放电平台与LiCoO?相近,平均放电电压为3.6V左右,可逆比容量一般在150~180mAh/g。三元材料比LiCoO?容量高且成本低,比LiNiO2安全性好且易于合成,比LiMnO?更稳定且又拥有价格和环境友好优势。所以,三元材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主要用于小型锂离子电池和动力锂离子电池。典型的三元材料还有镍钴铝三元材料NCA(LiNi0.8Co0.15Al0.05O?)。
811三元锂电池和523三元锂电池有什么区别?
原则上只有正极材料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电解液的差异,以及电性能的差异。
一般认为811的能量密度会更高,但安全性、高温性能和循环寿命会更差。
但实际上,用811为正极的电池,会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可能会掺进去一些硅做负极,隔膜和集流体也会更薄。
但是不同性能的电池也差异很大,二者除了做能量型电芯,也可以做成功率型的,不同功率特性的产品间就没办法做对比了
三元523811理论比能量一样?
不同比例的三元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跟镍含量有什么关系
理论三元材料的容量计算,如下为各三元材料的质量分数计算
?
三元523的理论克容量计算
三元523(LiNi0.5Co0.2Mn0.3O2)理论克容量计算
三元523相对质量分数为96.5545g/mol
1g的三元523物质的量:
1g96.5545g/mol=0.01035685mol
1g的三元523提供的电荷量:
0.01035685mol96485.3383C/mol=999.284176C
换算单位:999.284176C3.6C=277.58mAh
那么理论克容量约为280mAh/g
三元811(LiNi0.8Co0.1Mn0.1O2)理论克容量计算
NiCoMn的相对质量分数差不多,所以理论上523和811的理论克容量也相差无几。
理论与实际克容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三元材料理论克容量一样的情况下,811比523具有更高的克容量呢?
?
原来容量和镍、钴的总含量相关,更确切的说,由于钴的含量一般是变化比较少的通常是0.2或0.3,那么最直接相关的就是镍的含量,由于镍在三元材料里面的价态呈现+2和+3两种价态,当有锂离子脱出的时候过渡金属镍发生变价来达到荷电平衡。正是由于Ni的这种多价态表现,它可以从+2变到+3,再由+3变到+4价,所以,镍含量越高,能够脱出的锂离子也就越多。
如果从能级分布来说的话,就是镍含量高的时候,过渡金属外层3D电子的能级和氧元素的2P轨道重叠度较大,所以能够脱出更多的锂离子,从而容量更高
关于三元材料中ni是什么价态和+3价元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