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不锈钢加工参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不锈钢加工参数S4400 F3000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不锈钢铣孔,钻孔的加工参数
(铣孔的有1~18毫米的钻孔的有1~15毫米的)你的范围太大!小刀和大刀的参数完全不同。你用什么刀具也没说明。
钻头钻孔(加工模具钢,45号钢、)转速:800-1200,进给:500-1000
下面是加工模具钢,普通钢,铁的参数
给各位同行交流参考。
牛鼻铣刀飞刀(直径25-35mm,刀片R5)或者(刀具直径25-35mm,大刀粒R0.8)
开粗:转速:1500-1800 进给:2000-2500 下刀量:0.4mm
光刀:转速:3000-3500 进给:500-800 下刀量:0.05-0.1mm
小飞刀(直径16-25mm,小刀粒R0.8)
开粗:1800-2200 进给:2000-2500 下刀量:0.2-0.3mm
光刀:转速:2800-3500 进给:500-800 下刀量:0.05-0.1mm
合金刀(钨钢刀,四刃端刀。刀具直径6mm以上)
开粗:1800-2200 进给:2000-2500 下刀量:0.2-0.3mm
光刀:转速:2500-2800进给:500-800 下刀量:0.05-0.1mm
合金刀(钨钢刀,四刃端刀。刀具直径4-0.1mm)或者白钢刀
开粗:转速:2800-4000 进给:2000-2500 下刀量:0.05-0.1mm(需加切削油)
光刀:转速:3000-4000 进给:500-800 下刀量:0.05-0.1mm
钻头:转速:1200-1800 进给:1000
加工步骤:
看图,查看工艺,检查程序错误。
根据程式选好工装方式。
建立坐标。
检查。
放程序。
加工中,,,,,
查看尺寸,工件是否OK。
OK?OK!OK就采纳!
求cnc加工不锈钢304的切削参数
1、刀具材料不同,允许的最高切削速度也不同,高速钢刀具耐高温切削速度不到50m/min,碳化物刀具耐高温切削速度可达100m/min以上,陶瓷刀具的耐高温切削速度可高达1000m/min。
2、工件材料硬度高低会影响刀具切削速度,同一刀具加工硬材料时切削速度应降低,而加工较软材料时,切削速度可以提高。
3、切削深度与进刀量大,切削抗力也大,切削热会增加,故切削速度应降低。
4、切削深度主要受机床刚度的制约,在机床刚度允许的情况下,切削深度应尽可能大,如果不受加工精度的限制,可以使切削深度等于零件的加工余量。这样可以减少走刀次数。
扩展资料:
cnc加工注意事项:
1、找正工件时,只准用手板动卡盘或开最低速找正,不准开高速找正。
2、改变主轴回转方向时,要先停主轴后进行,不准突然改回转方向。
3、装卸卡盘时,只准用手转动三角皮带带动主轴回转行,禁止直接开动机床强制松开或拧紧,同时要在床面上垫块木板,防止发生意外。
4、刀具安装不宜伸出过长,垫片要平正,宽度与刀具底面宽度一致。
5、工作中不准开反车的方法来制动主轴回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NC车床加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NC加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切削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切削深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刚度
数控车加工不锈钢参数如何选择?
304 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应该算是难加工材料了。硬度不算太高HRC15-20之间。但是很不好加工,加工过程中冷却液一定要均匀跟上。还有就是切断的时候转数不能太高切削速度一般控制在50米/分,也就说58圆大约在300转左右。至于车外圆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一些80-100米/分。 粗车的时候切削深度直径2-5mm(58MM50长的料子)F=0.2-0.4mm/转 精车切削深度0.5-1mm,进给速度F=0.1mm/转 1Cr13是常见的不锈钢,加工时应该注意的就是冷却液要跟上。刀具的前角与断屑槽要尽量开的大些,保证排屑顺畅避免产生刀瘤。影响工件精度。
数控车床:
传统的机械加工都是用手工操作普通机床作业的,加工时用手摇动机械刀具切削金属,靠眼睛用卡尺等工具测量产品的精度的。现代工业早已使用电脑数字化控制的机床进行作业了,数控机床可以按照技术人员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对任何产品和零部件直接进行加工了。这就是我们说的“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广泛应用在所有机械加工的任何领域,更是模具加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和必要的技术手段。
数控加工不锈钢304切削参数如何选择?
在编程时,编程人员必须确定每道工序的切削用量。选择切削用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影响切削的各种因素,正确的选择切削条件,合理地确定切削用量,可有效地提高机械加工质量和产量。影响切削条件的因素有:机床、工具、刀具及工件的刚性;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切削进给率;工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刀具预期寿命及最大生产率;切削液的种类、冷却方式;工件材料的硬度及热处理状况;工件数量;机床的寿命。
上述诸因素中以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切削进给率为主要因素。
切削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切削效率。若切削速度过小,则切削时间会加长,刀具无法发挥其功能;若切削速度太快,虽然可以缩短切削时间,但是刀具容易产生高热,影响刀具的寿命。决定切削速度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
(1)刀具材料
刀具材料不同,允许的最高切削速度也不同。高速钢刀具耐高温切削速度不到50m/min,碳化物刀具耐高温切削速度可达100m/min以上,陶瓷刀具的耐高温切削速度可高达1000m/min。
(2)工件材料
工件材料硬度高低会影响刀具切削速度,同一刀具加工硬材料时切削速度应降低,而加工较软材料时,切削速度可以提高。
(3)刀具寿命
刀具使用时间(寿命)要求长,则应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反之,可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
(4)切削深度与进刀量
切削深度与进刀量大,切削抗力也大,切削热会增加,故切削速度应降低。
(5)刀具的形状
刀具的形状、角度的大小、刃口的锋利程度都会影响切削速度的选取。
(6)冷却液使用
机床刚性好、精度高可提高切削速度;反之,则需降低切削速度。
上述影响切削速度的诸因素中,刀具材质的影响最为主要。
切削深度主要受机床刚度的制约,在机床刚度允许的情况下,切削深度应尽可能大,如果不受加工精度的限制,可以使切削深度等于零件的加工余量。这样可以减少走刀次数。
主轴转速要根据机床和刀具允许的切削速度来确定。可以用计算法或查表法来选取。
进给量f(mm/r)或进给速度F(mm/min)要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刀具和工件材料来选。最大进给速度受机床刚度和进给驱动及数控系统的限制。
编程员在选取切削用量时,一定要根据机床说明书的要求和刀具耐用度,选择适合机床特点及刀具最佳耐用度的切削用量。当然也可以凭经验,采用类比法去确定切削用量。不管用什么方法选取切削用量,都要保证刀具的耐用度能完成一个零件的加工,或保证刀具耐用度不低于一个工作班次,最小也不能低于半个班次的时间。
不锈钢的加工
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与中碳钢相近,但塑性大,加工硬化严重,使切削抗力增大,消耗功率多,加上不锈钢导热性差,使切削区和刀具的温度高,刀具易磨损。此外,不锈钢的塑性大,粘附性强,容易粘刀而形成积屑瘤,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切切屑不易卷曲和折断,造成排屑困难。因此,切削不锈钢的刀具材料,应选择热硬性、耐磨性、导热性、抗粘接性能好的刀具材料。
车刀宜采用较大的前角和较小的副倒棱,在保证切削刃强度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切削刃锋利,以减轻加工硬化。车刀的前刀面和后刀面应仔细研磨,以保证加工表面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不锈钢切削加工参数
1 不锈钢切削加工的实际特点
1.1 具有很强的加工硬化趋势,极易磨损刀具
大部分不锈钢材料(马氏体类不锈钢例外)具有很强的加工硬化趋势,同时,因为加工硬化层具有很高的硬度(通常高于原有硬度2倍左右,表面硬度HV能够达到
400-570kg/mm 2)。不同的切削条件与不锈钢工件材料,会让加工硬化层深度从数十m 一直深入到数百m(通常为100m-200m)。
1.2 切屑不易折断或者卷曲
切削过程中切屑不易卷曲和折断。特别是镗孔、钻孔、切断等工序的切削过程中,排屑困难,切屑易划伤已加工表面。在数控机床上切削不锈钢时,断屑与排屑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1.3 切屑具有很强的粘附性,极易造成刀瘤
不锈钢材料具有很高的韧性,尤其是对其它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加工过程非常容易造成刀瘤。
数控车加工不锈钢参数如何选择
粗车的时候切削深度直径2-5mm(58MM50长的料子)F=0.2-0.4mm/转;
精车切削深度0.5-1mm,进给速度F=0.1mm/转;
304不锈钢较404比较软,粗加工0.8,转速800-1000,粗加工0.1,转速,200-1800,就可以,吃到深度后,转速调整为2000;
扩展资料:
加工参数:
切断的时候转数不能太高切削速度一般控制在50米/分,58圆大约在300转左右。至于车外圆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一些80-100米/分。
1Cr13是常见的不锈钢,加工时应该注意的就是冷却液要跟上。刀具的前角与断屑槽要尽量开的大些,保证排屑顺畅避免产生刀瘤。影响工件精度。
加工奥氏体不锈钢:
精车V=67~120米/分钟,f=0.15mm/r。
粗车V=58~105米/分钟,f=0.3~0.4mm/r,ap=2~4mm。
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是指机床在规定条件下执行其功能时,长时间稳定运行而不出故障。即平均无故障时间长,即使出了故障,短时间内能恢复,重新投入使用。选择结构合理、制造精良,并已批量生产的机床。一般,用户越多,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锈钢加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数控车床
关于不锈钢加工参数和不锈钢加工参数S4400 F3000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