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性410(1Cr13)马氏体不锈钢(技术干货|马氏体钢的焊接技巧)
今天给各位分享耐磨性410(1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技术干货|马氏体钢的焊接技巧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3、-马氏体
耐磨性410(1Cr13)马氏体不锈钢
410型是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具有磁性、在温和环境中抗腐蚀并具有相当好的延展性。
410管道用于需要耐磨性和耐磨性的地方,同时具有良好的抗一般腐蚀和氧化性。
耐磨性和耐磨性优于大多数300系列不锈钢。
KSI可以通过乘以6.895转换为MPA(兆帕)。
技术干货|马氏体钢的焊接技巧
马氏体钢有两类:一类是简单的Cr13系列钢,例如1Cr13、2Cr13、3Cr13、4Cr13等;另一类是为了提高热强性,以Cr12为基础,加入W、Mo、V、Ti、Nb等元素的多元合金强化的马氏体钢,例如1Cr11MoV、1Cr12WMoV钢等。
马氏体钢具有较强的淬火倾向,一般由高温奥氏体空冷即可淬火,形成马氏体组织。
但含碳量低的1Cr13经淬火处理后具有马氏体加铁素体组织,属于半马氏体钢。
在上述两类马氏体钢中,前者主要用于一般耐蚀条件(如大气、海水及硝酸等)和要求一定强度的构件,后者主要用于作热强钢。
在空冷的条件下能产生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在所有的不锈钢和高合金耐热钢中其焊接性最差,焊接时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这一方面与其淬硬性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马氏体导热性差,能引起较大的焊接内应力有关,特别是含碳量比较高的钢和刚性比较大的焊接结构很容易产生焊接冷裂纹,因此,一般都需要采取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等措施。
焊接材料的选择应视钢种、焊接方法和接头的工作条件的不同而异。
为了保证使用性能的要求,焊缝的化学成分应力求接近母材的成分,即宜选用与母材成分接近的焊接材料。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焊缝和热影响区容易硬化变脆。
当焊件不允许进行热处理时,宜采用25-20、25-13型奥氏体钢焊接材料焊接,以形成奥氏体焊缝,松弛焊接应力,并能较多地固溶氢,降低冷裂倾向。
奥氏体焊缝塑性和韧性高,但强度较低,因而只适用于应力不高的静载条件下工作的焊件,而且由于焊缝与母材的热物理性能差异较大,在高温下工作时,在接头的界面能产生较高的附加应力和导致接头提前失效,因此也不适用于高温下工作的焊件。
焊条电弧焊时,通常采用低氢型焊条,焊前经400~450℃烘干两小时。
埋弧焊应采用低硅高碱性或弱酸性的焊剂,如HJ172、HJ173、HJ251等。
TIG焊主要用于多层焊时的封底焊和薄件焊接。
预热并保持层间温度是防止冷裂纹的一项重要工艺措施。
预热温度的选择首先要考虑钢中的含碳量,其次考虑接头的拘束度、填充金属的成分和焊接方法等。
表1是按含碳量分级推荐的预热温度、热输入等。
如果接头的拘束度大,应相应提高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
用奥氏体钢焊接材料焊接时,视焊件厚度可不预热或低温预热。
焊后热处理是防止冷裂纹的另一项重要工艺措施。
在选用与母材成分接近的焊接材料时,一般都需要进行焊后回火热处理。
当选用奥氏体钢焊接材料焊接时,一般不需要焊后热处理。
为了保证焊后奥氏体能完全转变为马氏体,不允许焊后立即进行回火处理,须使接头冷却到Ms点以下某个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再进行高温回火处理。
因为如果焊后立即回火,就会使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和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沉淀,这种组织是很脆的。
但是,为了防止冷裂,也不允许接头冷却到室温以后再进行高温回火处理,通常是冷却到100~150℃时进行回火处理。
-马氏体
简介-马氏体是指淬火状态的马氏体在低温回火(150250℃)后的分解产物。
优点与钢的其它组织相比,回火马氏体具有很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同时经回火后钢中淬火内应力大大降低,韧性较淬火马氏体大幅度提高1。
中低碳钢淬火获得板条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是由许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细板条组成的组织,各束板条之间角度比较大;高碳钢淬火获得针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呈竹叶或凸透镜状,针叶一般限制在原奥氏体晶粒之内,针叶之间互成60或120角1。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耐磨性410(1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介绍了,技术干货|马氏体钢的焊接技巧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