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马氏体钢的金相检验.pptx(什么是马氏体、贝氏体?)
很多人不知道低碳马氏体钢的金相检验.pptx的知识,小编对什么是马氏体、贝氏体?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低碳马氏体钢的金相检验.pptx
主讲教师:贾金龙;;低碳马氏体钢的含碳量的质量分数为0.15%0.25%。
加入Cr、Mn、Mo、Ti、B、V、Ni等合金元素的低合金钢,淬火后在低温回火状态下使用。
该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因此近年来在矿山、汽车、石油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典型牌号有20Cr、20CrMo、15MnVB、20SiMnVB、18Cr2Ni4W和25Cr2Ni4W等。
;将工件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后快速冷却,使得工件淬火得到低碳马氏体组织(板条状马氏体)淬火后的工件在200℃左右回火后使用,使得该工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切削性、耐磨性。
;原材料检验按GB/T13299-1991检验,其带状组织和魏氏组织和夹杂物按GB/T105612005进行评定,脱碳层按GB/T2242008测定。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试验按GB/T2262015和GB/T19792001进行。
;若淬火加热温度低于钢的临界点或保温时间不够,只发生部分奥氏体化,而另一部分铁素体末转变,结果得到的组织为低碳马氏体和铁素体。
这种淬火后保留下米的铁素体形态常呈月牙状或块状,而马氏体的板条短小,奥氏体晶粒较细。
;若淬火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致使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得到粗大的板条状马氏体。
也有可能由于预备热处理不当,原始组织没有细化,如严重的魏氏组织伴随的粗晶组织,虽经正常淬火工艺,也会得到粗大马氏体。
;淬火处理时,工件如有非马氏体组织存在称为欠淬透。
要获得全马氏体组织,必须使钢的淬火冷速大于临界淬火速率,否则高温奥氏体在形成马氏体前先析出部分铁素体或托氏体或珠光体,先析出的相或组织往往沿奥氏体晶界分布。
什么是马氏体、贝氏体?
罗伯茨-奥斯汀于1843年3月3日出生于英国的Kennington。
他用量热计法测定银铜合金的凝固点,并首先用冰点曲线表示其实验成果。
1876年与J.洛基尔一起用光谱仪作定量分析,以辅助传统的试金法。
1885年他开始研究钢的强化,同时着手研究少量杂质对金的拉伸强度的影响,并在1888年的论文中加以阐述,成为早期用元素周期表解释一系列元素特性的范例。
奥斯汀采用Pt/(Pt-Rh)热电偶高温计测定了高熔点物质的冷却速度,并创立共晶理论。
他使用显微镜照相的方法研究金属的金相形貌。
在造币厂的工作使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铸币权威。
1882年到1902年他在伦敦的皇家矿业学院任冶金学教授,1899年被授予爵士爵位。
氧化锆的马氏体相变
本文综述了自氧化锆被开发应用以来,人们关于氧化锆中马氏体相变晶体..。
用JEM-2000FX分析型透射电镜研究了以Al_2O_3为基体、ZrO_2为第二相的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
发现马氏体条在ZrO_2/Al_2O_3界面上产生,长..。
针对氧化锆陶瓷的易相变特点,通过对ZTA陶瓷和纳米氧化锆陶瓷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了氧化锆陶瓷磨削表面相变特性,分析了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亚稳态四方相氧化锆的含量以及磨削应力是诱发氧化锆陶瓷产生马..。
采用热膨胀方法测定氧化锆陶瓷中四方相(t)→单斜相(m)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研究了CeO2-ZrO2陶瓷中CeO2含量和8mol%CeO2-Y2O3-ZrO2陶瓷中Y2O3含量以及烧结工艺和热处理条件对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影响。
本文系统总结了现有的t-ZrO_2纳米晶在低温下稳定存在的各种机制,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试验与分析。
(1)在不添加任何分散剂以及表面剂的条件下,运用沉淀法制备出纳米级ZrO_2粉体。
(2)随着球磨时间的增长,t相氧化锆的含量降低,m相氧化锆的含量增加,发生了t相向m相的转变。
由于晶粒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晶粒内的氧含量也没有发生改变,球磨引入了大量的缺陷,有利于马氏体相变的形核,从而促进了t相到m相的转变。
(3)经过淬火处理后的Ce,Y-TZP不但出现驰豫内耗峰,还出现了相变内耗峰。
Ce,Y-TZP陶瓷的机械驰豫和介电驰豫均来自于Y_(zr)V_O偶极子的再取向。
(4)纳米氧化锆颗粒的镍基复合镀层,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案和不断的工艺改造,试图探索最佳的制备方法。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低碳马氏体钢的金相检验.pptx的介绍了,什么是马氏体、贝氏体?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