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问题的探讨.pdf(铁素体与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特点)
很多人不知道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问题的探讨.pdf的知识,小编对铁素体与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特点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问题的探讨.pdf
(1.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安徽合肥;2.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合肥)。
改变铁素体不锈钢中铬、钼、碳、氮、铌、钛含量,可以适当降低其。
接过程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其晶间腐蚀敏感性。
国内尚未制定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结了相关预防措施,提出制定铁素体不锈铜晶间腐蚀试验标准来进一步规范铁素体不锈钢的。
幅上涨,极大推动了低镍,无镍的铁素体不锈钢的的冷却过程中,即使冷却很快,也常常难防止高铬。
应力腐蚀、耐海水局部腐蚀和抗氧化性能,但其室不锈钢中形成的碳化物主要是(CrFe)C和。
温度在750870c(,铁素体中的铬仍有足。
1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机理冷),可以降低和消除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其Cr质量分数为10%一30%,有的牌号还加入减小,短期内无法使贫铬区消失,因而在冷却过程。
只有铬质量分数大于16%的铁素体不锈钢才存间腐蚀敏感性。
不锈钢强得多,在500925℃内会析出较多量。
相与其他金属间化合物,相的铬含量远高于钢。
铁素体与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特点
铁素体不锈钢卷通常形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在热轧与冷轧加工过程中,不锈钢带钢的某些结构沿轧制方向分布,因为塑性变形的各向异性而在厚度方向形成应变差导致的。
另一种是铁素体不锈钢在凝固过程中形成成份偏析的柱状晶,伴随着热加工的进行使得柱状晶呈线性分布,致使不锈钢材料因塑性变形的不均匀而被皱折。
合理控制铁素体不锈钢的加热温度,能够有效增强不锈钢的塑性应变与加工硬化系数。
比如对0Cr17不锈钢来说,为取得比较好的塑性应变系数,热轧不锈钢坯最适合的加热温度要处于1100-1150℃,终轧温度不能大于800℃。
当钢坯温度加热至1000℃的时候,不锈钢的内部组织是铁素体与细小弥散的析出物。
在热轧变形后830-860℃的温度范围退火时,不锈钢的内部会形成比较细小的再结晶晶粒,能够取得比较不错的平均塑性应变系数。
所以为增强不锈钢的塑性应变系数,不锈钢坯加热温度的选择要合适。
马氏体不锈钢在轧制时的变形抗力也比较大,例如4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变形抗力大概是碳钢的1.6倍,并且轧制时不能使用比较大的压下量,还因为该材料在900-1200℃时会有比较不错的塑性,其终轧温度要控制在850℃左右才能够细化晶粒。
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含量的利与弊
奥氏体不锈钢中的相铁素体有利于提高焊缝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也能产生相脆化和相选择性腐蚀,不同行业对相铁素体含量均有相关要求。
机理: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的存在可以打乱单一奥氏体组织的方向性,从而避免贫Cr层贯穿于晶粒之间构成腐蚀介质的集中通道;相铁素体富Cr,碳化铬可优先在相边缘沉淀,不会在奥氏体晶粒表面形成贫铬层,从而也有利于提高焊缝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机理:因其与奥氏体的电极电位不同,超过一定限度后,会使点腐蚀和相选择性腐蚀倾向增大;。
①相(脆硬无磁性的Fe-Cr相化合物,500900℃下长时间工作,相铁素体易产生相,并分布于晶界,严重降低塑性和韧性并会增大晶间腐蚀性能);。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问题的探讨.pdf的介绍了,铁素体与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特点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