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在常温下的力学性能(SUS430是铁素体不锈钢的典型材料)
很多人不知道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在常温下的力学性能的知识,小编对SUS430是铁素体不锈钢的典型材料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在常温下的力学性能
马氏体系列不锈钢因为淬火而具有硬化性,根据所选取的钢种和热处理条件,可以获取较大范围内的力学性能。
11~13Cr不锈钢到高碳系列15~18Cr不锈钢,不同热处理条件相应的力学性能。
(1)加工硬化一金属受到冷变形后会增加其硬度和强度,这是通常现象。
SuS30l,SuS304等准稳定奥氏体,在变形加工中,感应出变态马氏体呈微细状态分布。
在结晶粒内,使用光学显微镜几乎都不能看到的分布着促进新相析出。
SUS430是铁素体不锈钢的典型材料
SUS430(F/FR)不锈钢与国标对应的钢牌号是1Cr17。
抗拉强度大于450,屈服强度大于205,HBS小于183(数据为经退火处理态)。
430LX在430钢中添加Ti或Nb、降低C含量,改善了加工性能的和焊接性能。
用于热水罐、供热水系统、卫生器具、家庭用耐用器具、自行车飞轮等。
430不锈钢,钢+12%以上的铬可以防止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氧化,称之为不锈钢,在JIS的代号为430号,因此又称为430不锈钢。
但430不锈钢无法抵抗空气中的化学物质所造成的氧化,因空气中的酸性化学物质愈来愈多,所以430不锈钢常使用一段时间后,仍会因非自然因素而有氧化(生锈)的情况。
机械特性可能因使用的机器、构建条件和测量条件而异。
SUS430是只含铬的不锈钢,而300系列则是含铬和镍。
它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可加工性,并具有磁性。
新型高Cr铁素体耐热钢的相变研究
【摘要】:对9%-12%Cr铁素体耐热钢进行降低C含量、增加Cr含量及添加Co、Mo、W组元的优化调整,经真空感应熔炼炉熔炼并浇注成型,利用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电子蠕变试验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加热温度、冷却速度以及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对高Cr铁素体耐热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试验钢加热时在600-1100℃之间依次发生磁性转变、奥氏体形成、M23C6型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奥氏体开始形成温度为853℃,空冷或以40℃/min的速度冷却时发生马氏体转变,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为382℃;含铌的MC型碳化物非常稳定,在试验加热温度范围不能完全溶解到奥氏体中。
1050℃1h固溶处理后的扫描电镜显示试验钢组织为典型板条状马氏体,在马氏体板条界及原奥氏体晶界上分布着颗粒状碳化物,以不同冷却速度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组织显示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马氏体板条逐渐变粗,碳化物的析出相逐渐增多,并在晶界处发生了聚集长大,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碳化物为M23C6型碳化物,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硬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经过1100℃1h空冷后的组织为典型板条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有MX型未溶碳化物NbC分布在基体中。
经过1100℃1h空冷+780℃2h空冷处理试样的组织为典型回火马氏体,基体中主要析出相为M23C6型碳化物。
马氏体-铁素体晶界处的碳化物较粗大成连续状分布,马氏体板条界的析出相较细小。
经过1100℃1h空冷+780℃2h空冷处理后的试验钢具有较高蠕变强度,650℃/200MPa的持久寿命为411.4h,650℃/170MPa的持久寿命为1499.1h,持久性能较NIMS公布的T/P92、P/T122耐热钢有较大提升。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在常温下的力学性能的介绍了,SUS430是铁素体不锈钢的典型材料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