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不锈钢是食品级(马氏体不锈钢是什么材质)

博主:adminadmin 2022-12-21 11:24:01 条评论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马氏体不锈钢是食品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马氏体不锈钢是什么材质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本文导读目录:1、马氏体不锈钢是食品级2、马氏体不锈钢是什么材质3、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pdf马氏体不锈钢是...

今天给各位分享马氏体不锈钢是食品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马氏体不锈钢是什么材质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马氏体不锈钢是食品级(马氏体不锈钢是什么材质)

1、马氏体不锈钢是食品级

2、马氏体不锈钢是什么材质

3、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pdf

马氏体不锈钢是食品级

  马氏体、奥氏体都是钢铁冶炼形成晶核的形态,跟是否不锈没关系。

  不锈钢是因为在钢中参入一定含量的铬、镍等金属。

  试试钢还是铁,有人用磁铁吸,没吸力的是不锈钢。

  含铅量也跟是否不锈钢没关系,即使所谓307不锈钢,也有合格不合格之分。

  食品用材料要看是否有铅砷汞镉的溶出(在水、酒精、醋、己烷这四种溶剂中),中国这方面的标准不严,没见过工商质监的强制执行。

  食品级的所含的有害元素的含量必须达到低于国家标准的范围,而非食品级的一般主要用于工业或者民用。

  至于表面的处理,并不是区分的手段,那只是工艺,内外表面光洁度高,介质粘附很少有利于耐腐蚀。

  管内表面光洁度高液体介质滞留越少,有利于冲洗,特别在制药、食品行业。

  各种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机械应选用奥氏体型不锈钢(1Cr18Ni9Ti,0Cr19Ni9,1Cr18Ni9)。

  各种餐具:应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0Cr13,1Cr13,2Cr13,3Cr13)。

  各种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机械应选用奥氏体型不锈钢(1Cr18Ni9Ti,0Cr19Ni9,1Cr18Ni9)。

  各种餐具:应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0Cr13,1Cr13,2Cr13,3Cr13)。

  只要不含铬(会溶出各种价位的铬,有毒),限制铅、镉等多种合金杂质元素的含量就基本符合国标要求。

  奥氏体钢无磁组织结构,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

  耐腐蚀性能优于430和其它马氏体钢,耐热性能较好。

  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

  钢中含Cr约18%、Ni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

  各种餐具:应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0Cr13,1Cr13,2Cr13,3Cr13)。

  食品级不锈钢的铅含量比一般不锈钢要低得多。

  一般304不锈钢不是食品级的,特殊加工过的是食品级的。

  各种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机械应选用奥氏体型不锈钢(1Cr18Ni9Ti,0Cr19Ni9,1Cr18Ni9)。

  各种餐具:应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0Cr13,1Cr13,2Cr13,3Cr13)。

马氏体不锈钢是什么材质

  马氏体不锈钢的材质主要为铬含量在12%-18%范围内的低碳或高碳钢。

  典型牌号为Cr13型,如2Cr13、3Cr13、4Cr13等。

  淬火后硬度较高,不同回火温度具有不同强韧性组合,主要用于蒸汽轮机叶片、餐具、外科手术器械。

  根据化学成分的差异,马氏体不锈钢可分为马氏体铬钢和马氏体铬镍钢两类。

  根据组织和强化机理的不同,还可分为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和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等。

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pdf

  专利公开号CSiMnCrMoNiNPS其它CN11456440.15~0.40≤2.00≤2.0011.00~15.001.00~3.000.10~1.500.02~0.15Cu:0.12~2.0CN12871840.27~0.35≤1.00≤1.0012.00~14.000.40~1.003.00~5.00-≤0.04≤0.04-JP100.15~0.40≤2.00≤2.0011.00~15.001.00~3.000.20~2.000.01~0.15Cu:0.12~4.0EP17391990.40~0.550.8~1.50.70~0.8513.00~14.001.00~1.500.20~0.400.02~0.04-。

  加入C的目的是能得到稳定的高温奥氏体相,增加钢的淬透性,在空冷条件下即可得到马氏体组织。

  但是,较高的C对于提高钢的耐蚀性不利,所以,有时人们加入一定量的奥氏体形成元素N、Ni来代替部分的C,如CN、CN、JP、CN。

  钢中加入Mo、Cu,可以改善钢的耐蚀性,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二次硬化效应,Mo还能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和回火稳定性,如CN、JP、EP。

  但是,加入Ni、Mo、Cu等合金元素后,钢的成本显著上升。

  N的加入对于提高不锈钢硬度和耐蚀性来说是优选的,然而,N在高温铁素体中的固溶度很低,N的含量过高时就会在钢L→的转变过程中析出,在钢中留下气孔,因而在N的合金化过程中,如何控制钢中的N含量是一个关键点。

  优选地,所述Cr元素的重量百分配比为:13.00~14.00%。

  N:提高钢的淬硬性及强度,推迟碳化物的析出。

  当氮在马氏体不锈钢中的含量低于0.06%时作用不明显。

  N在马氏体不锈钢中的含量主要受N在铁素体中的固溶度限制,而N在铁素体中的固溶度与C含量(0.13~0.18%范围内)存在(C0.06)%的关系,因此,N的含量可以规定为0.06~(C0.06)%。

  C+N:控制钢中C+N的量主要是为了保证钢具有较好的淬硬性,使钢的硬度达到HRC≥48的要求。

  Mn: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钢的淬透性,增加钢的强度;以MnS的形式固定钢中的S,而超过1.00%时韧性劣化。

  (1)连铸或模铸;连铸或者模铸时要保证铸坯内部成分均匀和表面质量良好,模铸的钢锭需轧制成钢坯。

  连铸坯和钢坯需要采用≤10℃/min冷却速度冷却,这是为了避免马氏体转变过快引起开裂。

  (3)常规退火:退火温度780℃~900℃;热轧钢卷经780℃~900℃退火后组织为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基体和球状碳化物,这样一方面保证钢材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另一方面也为正火处理作好准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图6为C含量对N在铁素体中的影响的示意图。

  经冶炼得到成分如表1所述的马氏体不锈钢锭,初轧成30mm厚的钢坯,钢坯以≤10℃/min的速度冷却至250℃以下;将钢坯加热至1230℃,保温至温度均匀后进行热轧;开轧温度1180℃,终轧温度1000℃,热轧得到厚度为8mm的板材。

  热轧板材料经820℃退火后备用,部分材料进行正火处理备用。

  表2为各实施例以及对比例1、对比例2正火后的洛氏硬度值。

  当材料被用作刀具时,一般要求HRC值≥48,最好HRC值≥50。

  结合表1、表2可以知道,当钢中的C+N≥0.21%时,钢在1000℃~1150℃的温度区间内进行正火,硬度全部达到HRC值≥48,大部分达到HRC值≥50的要求,与对比例1(典型2Cr13钢)相比,硬度有了明显提高。

  相对而言,实施例1的硬度值偏低,这与钢中C+N的值较低有关。

  当C+N≤0.21%时,很难保证钢正火后的硬度达到HRC值≥48,如对比例2钢中C+N为0.198,其HRC值没有能够达到48的要求。

  因此,在设计钢的成分时,应当注意保证钢中C+N≥0.21%。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到,经热轧之后,如图2中所示,表1对比例1的钢中存在明显的条状铁素体组织以及颗粒状碳化物,这种不均匀的组织在长期加热过程中很难彻底地消除。

  相比之下,图1为表1实施例1的钢的热轧后组织更均匀,碳化物的析出细小而均匀,这种组织对于材料的热处理是相当有利的。

  图5是表1各实施例及对比例1钢经1050℃正火后在3.5%NaCl(20℃)水溶液中测得的点蚀电位,点蚀电位是衡量钢的耐点蚀性的重要标准,点蚀电位越高,钢的耐点蚀性能越好。

  由图5可以看出,本发明钢种的点蚀电位都高于传统的2Cr13马氏体不锈钢(见表1对比例1)。

  结合表1可以发现,在其他成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本发明钢中C含量的增加,钢的点蚀电位呈下降的趋势。

  当C含量达到0.18时,钢的耐蚀性与2Cr13钢的耐蚀性相近,若C含量继续增加,其耐蚀性会进一步降低,因此,为了使本发明钢具有较好的耐点蚀能力,钢中C含量应≤0.18%。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马氏体不锈钢是食品级的介绍了,马氏体不锈钢是什么材质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