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对应国内牌号.doc(17-4PH不锈钢离子渗氮工艺研究)
很多人不知道不锈钢对应国内牌号.doc的知识,小编对17-4PH不锈钢离子渗氮工艺研究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不锈钢对应国内牌号.doc
按室温下的组织结构分类,有马氏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按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基本上可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两大系统;按用途分则有耐硝酸不锈钢、耐硫酸不锈钢、耐海水不锈钢等等,按耐蚀类型分可分为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耐晶间腐蚀不锈钢等;按功能特点分类又可分为无磁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低温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等等。
2.CR-NI系列:奥氏体系列,异常系列,析出硬化系列。
17-4PH不锈钢离子渗氮工艺研究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离子渗氮温度、氮势和时间对17-4PH不锈钢基体硬度、表面硬度和渗层厚度的影响。
表117-4PH不锈钢的化学成份(质量分数,%)。
由于17-4PH不锈钢的时效温度为480℃,要使离子渗氮时不降低基体硬度,同时获得所要的渗层深度和硬度,控制好渗氮温度、渗氮时间和氮势尤为关键。
具体的实验工艺见表2(试验压力为300Pa)。
由表3结果可以看出,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经离子渗氮后,表面硬度高达1000HV0.1以上,这与材料中合金元素的存在有关,合金元素能显著提高渗氮层的硬度。
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中铬含量高达16%,而铬可以显著提高渗氮层的硬度,这是因为氮原子向心部扩散时,在渗层中依次发生:①氮和铬原子的偏聚,形成所谓G-P区(即原子偏聚区);②"-Fe16N2型过渡氮化物的析出等组织变化,而这些共格的偏聚区和过渡氮化物的析出,会大大提高渗氮层的硬度。
氮势为N2:H21:3,渗氮时间为8h的条件下,采用了4种渗氮温度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4。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试样的表面硬度随渗氮温度的变化不大。
而基体的硬度随渗氮温度的变化较大,当渗氮温度为440℃时,基体的硬度大于渗氮前基体的硬度(41.041.5HRC);当渗氮温度高于440℃时,基体的硬度小于渗氮前基体的硬度。
渗层深度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17-4PH不锈钢在不同渗氮温度下的渗层组织如图1所示。
(a)440℃;(b)500℃;(c)520℃;(d)560℃。
通入炉内的氮气与氢气的比例不同,气氛的氮势也随之变化。
表5是17-4PH不锈钢经不同的氮势,渗氮时间为8h的离子渗氮试验结果。
17-4PH不锈钢经不同的氮势,相同的渗氮时间离子渗氮后的渗层组织如图2所示。
(a)440℃,N2:H21:3;(b)440℃,N2:H21:9;(c)500℃,N2:H21:3;(d)500℃,N2:H21:9;(e)520℃,N2:H21:3;(f)520℃,N2:H21:9。
表6是在渗氮温度500℃,氮势N2:H21:3条件下,17-4PH不锈钢经过不同的渗氮时间的离子渗氮试验结果。
从表6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渗氮时间的延长,17-4PH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变化不大,但是基体硬度降低,渗层的厚度增加。
17-4PH不锈钢经不同渗氮时间离子渗氮后的渗层组织如图3所示。
(2)当渗氮温度为500℃,渗氮时间为15h,氮势为N2:H21:3时,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的离子渗氮效果最好,渗层表面硬度可达1324HV0.1,渗氮层深度为0.12mm,基体硬度达到38.3HRC。
Q91SA不锈钢异径球阀
国标GB、德国DIN、美国API、ANSI。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不锈钢对应国内牌号.doc的介绍了,17-4PH不锈钢离子渗氮工艺研究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