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对304不锈钢板有什么作用(细说不锈钢晶间腐蚀)

博主:adminadmin 2022-11-09 08:24:05 条评论
摘要:很多人不知道镍对304不锈钢板有什么作用的知识,小编对细说不锈钢晶间腐蚀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本文导读目录:1、镍对304不锈钢板有什么作用2、细说不锈钢晶间腐蚀3、抗菌不锈钢是什么不锈钢呢?镍对304不锈钢板有什么作用304不锈钢板镍对组织的影响:镍元素可以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相区,为了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当钢中含有0.1%碳和1...

很多人不知道镍对304不锈钢板有什么作用的知识,小编对细说不锈钢晶间腐蚀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镍对304不锈钢板有什么作用(细说不锈钢晶间腐蚀)

1、镍对304不锈钢板有什么作用

2、细说不锈钢晶间腐蚀

3、抗菌不锈钢是什么不锈钢呢?

镍对304不锈钢板有什么作用

  304不锈钢板镍对组织的影响:镍元素可以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相区,为了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当钢中含有0.1%碳和18%铬时所需的最低镍含量约为8%,这便是最著名304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成分,奥氏体不锈钢中,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残余的铁素体可完全消除,并显著降低相形成的倾向,同时马氏体转烃温度降低,甚至可不出现→M相变,但是镍含量的增加会降低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从而使碳化物析出倾向增强。

细说不锈钢晶间腐蚀

  技术统一规定中通常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用于可能引起晶间腐蚀的环境,焊后应做固溶或稳定化处理”,提出这样的要求,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即使设计人员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提出这一条,要求制造厂进行不锈钢制容器(比如换热器)的焊后热处理,由于实际热处理工艺参数难以控制和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通常难以达到设计人员提出的理想要求,实际上在役的不锈钢设备绝大部分是在焊后态使用。

  晶间腐蚀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腐蚀沿着金属或合金晶粒边界或它的临近区域发展,而晶粒腐蚀很轻微,这种腐蚀便称为晶间腐蚀,这种腐蚀使晶粒间的结合力大大削弱。

  严重的晶间腐蚀,可使金属失去强度和延展性,在正常载荷下碎裂。

  现代晶间腐蚀理论,主要有贫铬理论和晶界杂质选择溶解理论。

  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在氧化性或弱氧化性介质中之所以产生晶间腐蚀,多半是由于加工或使用时受热不当引起的。

  所谓受热不当是指钢受热或缓慢冷却通过450~850℃温度区,钢就会对晶间腐蚀产生敏感性。

  所以这个温度是奥氏体不锈钢使用的危险温度。

  不锈钢材料在出厂时已经固溶处理,所谓固溶处理就是把钢加热至1050~1150℃后进行淬火,目的是获得均相固溶体。

  奥氏体钢中含有少量碳,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是随温度下降而减小的。

  如0Cr18Ni9Ti,在1100℃时,碳的固溶度约为0.2%,在500~700℃时,约为0.02%。

  引起常用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介质,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氧化性或弱氧化性介质,一类是强氧化性介质,如浓硝酸等。

  常见的是第一类,下面列出常见引起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介质环境。

  在G.A.Nelson编制的“腐蚀数据图表”中列出了常见的引起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介质:醋酸,醋酸+水杨酸,硝酸铵,硫酸铵,铬酸,硫酸铜,脂肪酸,甲酸,硫酸铁,氢氟酸+硫酸铁,乳酸,硝酸,硝酸+盐酸,草酸,磷酸,海水,盐雾,硫酸氢钠,次氯酸钠,二氧化硫(湿),硫酸,硫酸+硫酸铜,硫酸+硫酸亚铁,硫酸+甲醇,硫酸+硝酸,亚硫酸,酞酸,氢氧化钠+硫化钠。

  奥氏体不锈钢使用于可能引起晶间腐蚀的环境时,应按GB4334.1~GB4334《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进行晶间腐蚀倾向性试验。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方法的选用及其合格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2)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如0Cr18Ni10Ti,0Cr18Ni9,00Cr19Ni10及相类似钢材):一般要求:按GB4334.5《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弯曲试验后,试样表面不得有晶间腐蚀裂纹。

  较高要求:按GB4334.2《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平均腐蚀率应不大于1.1g/m2h。

  (4)介质有特殊要求时,可进行上述规定以外的晶间腐蚀试验,并规定相应的合格要求。

  根据腐蚀机理,防止和控制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2)稳定化不锈钢选用钢中含钛和铌的不锈钢,(即我们常说的稳定化不锈钢),冶炼钢材时加入一定量的钛和铌两种成分,它们和碳的亲和力大,使钢中形成TiC或NbC,而且TiC或NbC的固溶度又比(Fe、Cr)23C6小得多,在固溶温度下几乎不溶于奥氏体中。

  这样,虽然经过敏化温度时,(Fe、Cr)23C6不致于大量在晶界上析出,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倾向。

  如1Cr18Ni9Ti、1Cr18Ni9Nb等钢,可在500~700℃范围内工作,不会有晶间腐蚀倾向。

  (4)选用正确的焊接方法焊接时,如果操作不熟练或焊接材料过厚,焊接时间越长则停留在敏化温度区的机会愈多,结果使焊缝两侧的母材产生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

  为了减轻焊接接头的敏感性,焊接中应尽量减小线能量的输入。

  一般氩弧焊要比电弧焊的输入线能量低,因而焊接和焊补应当采用氩弧焊。

  对于焊接件应选用超低碳不锈钢或含Ti、Nb稳定化元素的不锈钢,对于焊条应选用超低碳焊条或含Nb的焊条。

  采用氩弧焊焊接时,为避免焊接接头过热,操作要快,焊后要快速冷却,尽量减少焊缝两侧母材在敏化温度范围停留的时间。

  对用于可能引起晶间腐蚀环境的奥氏体不锈钢容器,一般零部件的固溶处理或稳定化处理可以实现。

  而对整台容器(多为换热器)焊缝进行焊后热处理将面临重重困难。

  这类处理不是局部的焊后热处理,而是整个焊接部件或整台容器焊后热处理。

  由于大多数化工容器的结构形状复杂(比如我们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是最常用的抗腐蚀材料,而晶间腐蚀是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容器最常见的失效形式。

  晶间腐蚀使晶粒间的结合力大大削弱,严重时可使机械强度完全丧失。

  遭受这种腐蚀的不锈钢,表面看来还很光亮,但经不起轻轻敲击便破碎成细粒。

  由于晶间腐蚀不易检查,所以,造成设备的突然破坏,它的危害性很大,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对用于抗晶间腐蚀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焊缝区是否作固溶处理或稳定化处理,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应具体分析容器的结构形状,分析是否能保证热处理的效果,否则即使我们提出了焊后热处理的要求,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不仅达不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影响母材的组织结构。

抗菌不锈钢是什么不锈钢呢?

  不锈钢管批发不锈钢中加入铜对热加工不利,对冷加工利大于弊。

  随着含铜量的增加热加工时要考虑降低加热温度,工艺操作不当极易造成钢坯角裂和表面裂纹。

  此外,抗菌不锈钢的拉拔塑性和承受深度冷加工的能力明显改善。

  铜是抗菌的关键元素,加多少既要考虑抗菌性、又要保证钢具有良好稳定的加工性能。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镍对304不锈钢板有什么作用的介绍了,细说不锈钢晶间腐蚀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