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品牌有哪些(不锈钢会不会被磁铁吸引?)
很多人不知道不锈钢品牌有哪些的知识,小编对不锈钢会不会被磁铁吸引?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1、不锈钢品牌有哪些
不锈钢品牌有哪些
不锈钢会不会被磁铁吸引?
虽然是工科男,不过很遗憾这方面确实不熟悉,只好去搜资料整理如下,希望可以帮到题主:。
冶炼时加入的合金元素不同,也就有了磁铁吸得上与吸不上的区别了。
2.马氏体或铁素体型:如430、420、410等;。
奥氏体型是无磁或弱磁性,马氏体或铁素体是有磁性的。
304不锈钢经过冷加工,组织结构可以向马氏体转化。
能不能被磁铁吸引,本质上是看物体中铁磁性物质的含量。
含量大则被吸引,含量少则不易活不能被磁铁吸引。
不锈钢分为三大类: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
也就是说,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磁性物质含量较低,所以不易或不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中铁磁性物质含量较高,通常能被磁铁吸引。
上边有两位提到奥氏体和马氏体的,说的比较到位。
但补充一下,有些材料,虽然是奥氏体,但加工过程中,尤其一些边角部位,会形成马氏体的转变,也就是会导磁了。
有的不锈钢能被磁铁吸引,有的不能,因为不锈钢有很多种类,成分也不一样,有的是有磁性的,有的而是无磁或者弱磁性的。
不锈钢材料中的各种元素及其作用
一.奥氏体不锈钢的磁性(ISO3506,GB/T3098.6)。
各种材料被磁化能力的特性,也适用于不锈钢。
磁场中材料的磁导率的测量是相对于材料在真空中的磁导率r而言,如果r接近于1,则该材料具有低的磁导率。
锁死(ThreadGalling)常发生在不锈钢、铝合金及钛合金制的紧固件上,这几类的金属合金本身有防锈性,会在表面受损伤时,在金属表面产生一层薄薄的氧化层(以奥氏体不锈钢而言,就是氧化铬)来防止进一步更深入的锈蚀。
当不锈钢紧固件被锁紧时,牙纹间所产生的压力与热力会破坏并抹去其间的氧化铬层,使得金属牙纹直接发生阻塞/剪切,进而发生黏着的现象。
当黏着的现象持续发生时(通常不超过一圈完整牙径),将使得不锈钢紧固件完全锁死,再也无法卸下或锁上。
通常这一系列的阻塞→剪切→黏着→锁死的一连串动作就发生在短短的几秒钟,因此,了解不锈钢制品的特性并遵循正确操作手续都是防止不锈钢紧固件锁死的第一步。
要防止不锈钢紧固件的锁死,通常采用以下手段:1)减缓上锁的速度。
一般来说,减缓上锁的速度能大幅度减少锁死的机会,因为热能常发生在上锁的时候,当热能增加时锁死的机会也将增加;2)可使用黄油、二硫化钼、石墨、云母或滑石粉来润滑内外牙纹,以减少锁死发生;3)扣停Coating也是一种有效的润滑方式,经过扣停处理的螺帽,将如同在螺帽与螺丝之间多了一层润滑膜。
在氧化性介质中,铬能使钢的表面很快形成一层实际为腐蚀介质不能透过和不溶解的富铬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很致密,并与金属基本结合得很牢固,保护钢免受外界介质进一步氧化浸蚀;铬还能有效地提高钢的电极电位。
当含铬量不低于12.5%原子时,可使钢的电极电位发生突变,由负电位升到正的电极电位。
当含铬量达到25%、37.5%原子时,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的突变,使钢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
镍对不锈钢耐腐蚀的影响,只有它与铬配合时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因为,低炭镍钢要获得纯奥氏体组织,含镍量需达24%;要使钢在某些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改变,含镍量需在27%以上。
而在含铬18%的钢中加入9%的镍,就能使钢在常温下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并可以提高钢对非氧化性介质(如:稀硫酸、盐酸、磷酸等)的耐蚀性,并能改善钢的焊接和冷弯等的工艺性能。
锰的稳定奥氏体作用为镍的二分之一,而氮的作用比镍大很多,约为镍的40倍左右。
因此,在不锈钢中不单独使用锰,只用部分代替镍。
碳在不锈钢中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一方面碳是稳定奥氏体元素,并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30倍,含碳量高的(马氏体)不锈钢,完全可以接受淬火强化,从而在机械性能方面可大大提高它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很大,在不锈钢中要占用十七倍碳量的铬与它结合成碳化铬。
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则与碳形成碳化物的铬越多,从而显著降低钢的耐蚀性。
所以,从强度与耐腐蚀性能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达到耐腐蚀的目的,不锈钢的含碳量一般较低,在大多在0.1%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常采用超低碳的不锈钢,含碳量在0.03%甚至更低;但用于制造滚动轴承、弹簧、工具等不锈钢,由于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而含碳量较高,一般均在0.851.00%之间。
不锈钢加热到450800℃时,常常由于在晶界析出铬的碳化物而使晶界附近的含铬量下降形成贫铬区,导致晶界附近的电极电位下降,从而引起电化学腐蚀。
常见的如在焊缝附近的热影响区内发生的晶间腐蚀。
而钛和铌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与碳的亲和力比铬大得多,钢中加入钛或铌,就能使钢中的碳首先与钛或铌形成碳化物,而不与铬形成碳化物,从而保证晶界附近不致因贫铬而产生晶间腐蚀。
因此,钛和铌常用来固定钢中的碳,提高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并改善钢的焊接性能。
6.钼和铜能提高某些不锈钢对某些介质的耐腐蚀性能。
钼对钢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有不利影响,因此在含钼钢中,为了使钢在热处理后具有单一的奥氏体组织。
硅对提高铬钢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很显著,含5%铬及1%硅的钢,抗氧化的能力可与12%铬钢相等。
如使钢在1000℃能抵抗氧化,含0.5%硅时需要22%的铬,如加入2.5~3%的硅以后,只需要12%的铬就可以了。
有资料还介绍,向Cr15Ni20的铬镍钢中加2.5%的硅,抗氧化性能可相当Cr15Ni60的铬镍合金。
向高铬钢中加硅和铝的目的:一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二是为了节约用铬。
8.钨和钒加入钢中,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热强性。
但不锈钢中含硼会使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
以上谈到了构成不锈钢的基本元素铬,和影响不锈钢组织、性能的重要元素碳,以及改善不锈钢性能和组织的添加元素镍、锰、氮、钛、铌、钼、铜、硅、铝、钨、钒、硼等十多个元素。
在工业上实际应用的不锈钢,很多钢中同时存在着几种至十几种合金元素,当几种元素共存于不锈钢这一统一体中时,决定不锈钢组织的是各种元素影响的总和。
这两类元素共存于不锈钢中时,不锈钢的组织就取决于他们互相影响的结果。
如果稳定奥氏体的元素的作用居于主要方面的话,不锈钢的组织就以奥氏体为主,很少以至没有铁素体;如果他们的作用程度还不能使钢的奥氏体保持至室温的话,这种不稳定的奥氏体在冷却时即发生马氏体转变,钢的组织则为马氏体;如果形成铁素体的元素的作用成为主要方面的话,钢的组织则以铁素体为主。
只含有铬元素的不锈钢,人们通常称它为“不锈铁”,工业上称它为“铬不锈钢”。
这类钢都具有磁性,他们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或铁素体、马氏体为主体的复相组织。
这类钢具有抵抗大气及弱腐蚀介质的能力,或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或可淬火使用。
但他们的机械性能或工艺性能较差,几乎没有焊接性能等等的不足之处。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不锈钢品牌有哪些的介绍了,不锈钢会不会被磁铁吸引?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