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L不锈钢冷轧板(不锈钢应该怎么分类?)
今天给各位分享316L不锈钢冷轧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不锈钢应该怎么分类?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316L不锈钢冷轧板
针对316L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出现的线状缺陷,通过对连铸坯、热轧黑卷以及冷轧板的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检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产生缺陷的316L不锈钢连铸坯表面振痕较深,有凹坑,并且存在微裂纹缺陷;热轧板表面存在线状缺陷,缺陷附近存在大面积的氧化区域;冷轧板缺陷处未发现较大尺寸的夹杂物,化学成分符合要求。
因此判断冷轧板线状缺陷源来自连铸坯,在加热炉加热过程中连铸坯原始凝固缺陷或修磨后过于粗糙的痕迹被严重氧化,遗传给冷轧板导致表面线状缺陷。
通过连铸工艺参数的调整及连铸坯表面修磨精细化操作,有效的改善了连铸坯表面质量,大幅减少了冷轧板表面线状缺陷。
同时不锈钢裂纹的敏感性与铬镍当量比有明显的关系,当铬镍当量比在1.5以上时裂纹敏感性消失,因为当铬镍当量比大于1.5时,在凝固过程中会发生相变,成长中的硫化物被切断、分割成点状硫化物,从而抑制了硫的有害性。
在振痕较深及渣坑处取试样进行金相分析,发现连铸坯表面有微裂纹缺陷,如图2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热轧黑卷表面线状缺陷沿着表面向下形成裂纹,并且裂纹周围形成了大面积的氧化区域,成分检测后发现氧化区域含有较高的Si、O元素,由此推断大面积的氧化区域是由连铸坯表面裂纹在热轧加热炉进行长时间高温加热,炉内氧化性气氛通过裂纹渗入基体与基体内的亲氧物质Si结合,在裂纹周围形成大面积的氧化区域,经过轧制导致了热轧黑卷表面线状缺陷,而氧化区域酸洗不净便会遗传至冷轧板,导致冷轧板表面缺陷。
造成冷轧板表面判定不合的线状缺陷平行于轧向分布,两边部分布较密集,长约10mm,宽约1mm,如图5所示。
对缺陷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与成分检测,图6中(a)点用能谱仪分析化学成分,为正常基体组织下的氧化皮成分,未发现有大尺寸夹杂物,如图6所示。
不锈钢应该怎么分类?
按不锈钢金相组织的特征(即不锈钢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等。
按不锈钢钢性能特点可分为耐硫酸不锈钢、耐硝酸(硝酸级)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耐点蚀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等。
按不锈钢加工用途分类,可分为压力加工用钢(俗称热加工用钢)及切削加工用钢(俗称冷加工用钢)。
这两类钢的主要区别在于低倍组织及表面质量。
相对来说,冷加工用钢对表面要求不高,允许表面存在的缺陷较深。
4Cr13钢马氏体不锈钢
>>>>>>>>>>>>>>>>>>>>>>>>>>>>>>材料标准。
>>>>>>>>>>>>>>>>>>>>>>>>>>>>>可供形状。
>>>>>>>>>>>>>>>>>>>>>>>>>>>>>成份含量。
>>>>>>>>>>>>>>>>>>>>>>>>>>>>>机械性能。
>>>>>>>>>>>>>>>>>>>>>>>>>>>>>应用领域。
>>>>>>>>>>>>>>>>>>>>>>>>>>>>>耐腐蚀性。
核电fan应堆用奥氏体不锈钢棒材作为核反应堆的关键功能、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组件及燃料组件。
目前核电反应堆用奥氏体不锈钢棒材一般采用热加工与固定模冷拉拔相结合的制备工艺;精整时采用辊式矫直机进行矫直,随后进行磨削、抛光。
进口(韩国浦项、日本新日铁、德国蒂森克虏伯、mei国冶联、mei国SMC)。
美标astm/美标uns:AISI431-UNSS43100。
不锈钢棒材在进行加工时,有一种热处理方式。
不锈钢热处理是将不锈钢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工艺。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316L不锈钢冷轧板的介绍了,不锈钢应该怎么分类?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