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高性能纳米/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工业化制备新技术!
基于此,卢柯院士提出“材料素化”的概念,即在不改变材料成分的前提下,通过调控材料不同尺度的缺陷来制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素材料”,实现材料“素化”,不(或少)依赖合金化并大幅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其中细晶强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晶粒越细小,组织中晶界面积越大,对位错滑移运动的阻碍作用越大,这会增大材料变形时所需压迫的切应力,因此提高了材料的屈服强度;晶粒细化后,晶界密度的增加可以促进铬向表面的扩散,并能快速形富含铬的均匀钝化膜,从而提供更好的耐蚀性;此外,随着有效晶粒尺寸的减小,韧脆转变温度降低,材料的韧性提高,这主要取决于钢材大角度晶界密度增大,阻碍解离裂纹扩展。超细晶材料因其在材料中无须额外添加合金元素、高纯净、回收再利用简单而成为先进结构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
当金属的晶粒尺寸减小至纳米级时,强度和硬度将显著提高,然而塑性和韧性会明显下降。这种强度和塑性的“倒置关系”普遍存在于传统的合金化材料中,这制约了纳米金属材料的应用。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对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进行跨尺度多级界面调控,既可以保证纳米结构带来的性能优势,又能克服纳米结构的一些性能缺点。
图1纳米/亚微米晶钢制备工艺示意图
图2(a)304不锈钢初始热轧组织;(b)制备的纳米/亚微米晶组织
研究了纳米/亚微米晶(晶粒尺寸约200nm)304不锈钢的低温(0.5Tm)超塑性行为,发现其在600℃表现出类超塑性行为,延伸率150%;在630℃表现出典型的超塑性行为,最大延伸率超过300%,其超塑性变形机制为晶界滑动,协调变形机制包括晶界迁移和位错滑移。低温超塑性的发现进一步拓宽了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
三、主要创新性成果
2、细晶强化使均匀的纳米/亚微米晶钢具有极高的屈服强度(>1GPa),良好的延伸率(>30%)源于大的吕德斯应变;在纳米/亚微米晶基体中引入部分再结晶粗晶可有效消除吕德斯变形,形成的多尺度纳米/超细晶组织具有优异的强塑性匹配。
4、研究了纳米/亚微米晶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发现随着晶粒的细化,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其原因为纳米/亚微米晶304不锈钢钝化膜增厚且稳定性提高。
图5纳米/亚微米晶304冷轧不锈钢的工业化制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