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摘要: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种腐蚀形式不仅在铬钢、铬镍钢中存在,而且在镍、铜、铝基合金中也存在。晶间腐蚀产生的原因是晶界和晶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主要是在敏化温度区间内容易导致沿晶界析出连续网状富铬的(Cr,Fe)23C6。从而使晶界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贫铬区的宽度约为10-5cm。在析出(Cr,Fe)23C6时间不太...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种腐蚀形式不仅在铬钢、铬镍钢中存在,而且在镍、铜、铝基合金中也存在。晶间腐蚀产生的原因是晶界和晶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主要是在敏化温度区间内容易导致沿晶界析出连续网状富铬的(Cr,Fe)23C6。从而使晶界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贫铬区的宽度约为10-5cm。在析出(Cr,Fe)23C6时间不太长的时间内,由于铬的扩散速度较慢,贫铬区得不到恢复。贫铬区的产生使得晶界附近的铬含量被降低到n/8量限度以下,因而贫铬区成为微阳极而发生腐蚀。若在敏化温度范围内长期加热,则可通过铬的扩散消除贫铬区,晶间腐蚀倾向可以被消除。
总之,为了防止奥氏体钢的晶间腐蚀倾向,通常可以在钢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上采取以下措施:
在热处理工艺上,奥氏体不锈钢通常采用1050℃~1100℃的淬火(固溶处理),以保证固溶体中碳和铬的含量。对于非稳定性钢进行退火,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化,消除贫铬区;对于稳定性钢,将铬的碳化物转变为钛、铌的特殊碳化物,保证耐蚀所需要的固溶体含铬水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