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 | 奥氏体的稳定化

博主:adminadmin 2022-12-18 03:48:01 条评论
摘要:由图可见,等温温度愈高,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数量愈少,亦即δ愈大,这说明奥氏体的热稳定化程度愈高。如果将9CrSi钢先淬至160℃,形成一定量的马氏体(约为50%),然后在160℃以上等温保持十分钟随后水冷至室温,当等温保持温度低于2...

  由图可见,等温温度愈高,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数量愈少,亦即愈大,这说明奥氏体的热稳定化程度愈高。如果将9CrSi钢先淬至160℃,形成一定量的马氏体(约为50%),然后在160℃以上等温保持十分钟随后水冷至室温,当等温保持温度低于260℃时,所获得的马氏体量随等温温度升高而减少,即等温温度升高稳定化程度增大,如图3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2同图3,是为对比而列入的)。

  由图3中还可看到另一种现象,即当等温温度超过260℃时,随等温温度升高,稳定化程度反而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反稳定化。实验证明,已转变马氏体量的多少,对热稳定化程度也有很大影响。已转变的马氏体量愈多、等温停留时所产生的热稳定化程度愈大,这说明马氏体形成时对周围奥氏体的机械作用促进了热稳定化程度的发展。热稳定化程度随已转变马氏体量的增多而增大。而且,马氏体量愈多,值增大愈多。反之,已转变马氏体量愈少,热稳定化程度愈小,对有些钢甚至小到不易发现的程度。例如,将0.96%C-2.97%Mn-0.48%Cr-0.40%Si-0.21%Ni钢于1100℃加热淬火至不同温度,获得不同的马氏体量,然后分别在60℃等温停留1小时,并分别测定值,其结果如图4所示。

  图中可见,已转变的马氏体量越多,热稳定化程度()越大。而且已转变马氏体量越高,稳定化程度增大越多。例如,马氏体转变量由22%增大到54%时,只增大39℃;而马氏体量由54%增大到70%时,值增大达140℃。.正由于马氏体转变量对奥氏体热稳定化程度有如此强烈的影响,所以近年来在研究热稳定化的影响素时,均固定马氏体量,以免马氏体量的影响干扰试验结果。

  近年来,在Fe-Ni-C合金中,对奥氏体热稳定化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等温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稳定化程度影响的典型试验结果见图6。

  由图中可见,在一定的温度下停留时,随时间延长,值先上升到一个极大值,以后又下降到一个稳定值。由此,可以认为在等温停留过程中不仅存在稳定化过程,而且还存在反稳定化过程。时间延长,反稳定化过程则趋于占优势,因而使奥氏体稳定性反而减小了。

  ▲图7温度和时间对Fe-27%Ni-0.35%C

  合金奥氏体稳定化程度的影响

  (已转变马氏体量为58%)

  1.经较短时间等温时,等温温度较高的稳定化程度(值)较大;

  3.稳定化程度随合金中碳含量增加而增大;

  二、奥氏体的机械稳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