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与稳定化处理

博主:adminadmin 2022-12-28 11:52:01 条评论
摘要: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温度(通常称为敏化温度)长期停留时,会在晶界处析出铬的碳化物(Cr、Fe)23C6,使晶界附近奥氏体的含铬量降低到钝化所需的极限含量以下。这样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在可能引起晶间腐蚀的电解质中使用时,就会在晶界附近引起腐蚀,这就是奥氏体不锈钢...

  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温度(通常称为敏化温度)长期停留时,会在晶界处析出铬的碳化物(Cr、Fe)23C6,使晶界附近奥氏体的含铬量降低到钝化所需的极限含量以下。这样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在可能引起晶间腐蚀的电解质中使用时,就会在晶界附近引起腐蚀,这就是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受到这种腐蚀的零件,就会因晶粒间的结合力被破坏而失去承载能力。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的一种最为常见和危险的破坏形式。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防止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重要手段。固溶处理就是将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或零件加热到

  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温度(通常称为敏化温度)长期停留时,会在晶界处析出铬的碳化物(Cr、Fe)23C6,使晶界附近奥氏体的含铬量降低到钝化所需的极限含量以下。这样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在可能引起晶间腐蚀的电解质中使用时,就会在晶界附近引起腐蚀,这就是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受到这种腐蚀的零件,就会因晶粒间的结合力被破坏而失去承载能力。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的一种最为常见和危险的破坏形式。

  在压力容器制造中,固溶处理主要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受压元件(如热成形封头)。通过固溶处理,使热加工过程中沿晶界析出的铬的碳化物重新固溶于奥氏体中。

  需要指出的是,经过固溶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或零件,如果在随后的加工过程中再次在450850℃的温度范围长期停留,则奥氏体晶界处会重新析出铬的碳化物。由于在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材料不可避免需经受450850℃温度的加热(如焊接),又难以对整台完工的压力容器进行固溶处理,因此,对于有较高抗晶间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容器,应采用超低碳或含有Ti、Nb等稳定化元素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对于含有稳定化元素的奥氏体不锈钢的热成形或冷成形受压元件,如需进行热处理且有晶间腐蚀试验要求时,一般应采用稳定化处理或固溶处理加稳定化处理。

  对于有晶间腐蚀试验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或零件,应在固溶处理或稳定化处理后,从材料或工件上割取试样进行图样要求的晶间腐蚀试验。如果无法从工件上割取试样,则应制备热处理试件,试件应与工件一起进行热处理,通过试件的晶间腐蚀试验来验证热处理后工件的抗晶间腐蚀性能。